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匡春林实习生黄心怡文/图可靠的配资门户
无视禁止入园提醒,一辆辆电动车、摩托车“闯”入公园,让休闲的公园蒙上了安全的阴影。日前,本报刊发《公园步道为何变成电动车道》报道(详见长沙晚报2025年7月24日6版),对尖山湖公园、湘府文化公园内电动车、摩托车随意“闯”园的现象进行了报道。报道刊发后,引发众多市民热议,也引起了公园管理方的注意。近日,记者再度回访两所公园,现场感受公园内的变化。
反响:“该管一管了”成为众多网友的共同心声
报道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,“该管一管了”成为众多网友的共同心声。
网友评论截图
对于电动车、摩托车“闯”进公园带来的危害,不少网友深有感触。他们纷纷表示,“电动车真的要严格管理”“电动车速度说快不快,说慢呢也足够撞伤人,不管对自己对他人都很危险”。
一位网友还感慨,“电动车在人行道上与行人抢道,速度和力量都抢不赢,必须让。让一辆、让二辆、走几步让七八辆,正向让,抬头有逆行的电动车,又让。甚至有一些不招呼从身边紧挨擦过的车,全程没有散步的悠闲,满满提心吊胆。”
还有不少网友则纷纷建言献策:“建议入口处设置那种很窄的关卡,这样就进不来了”“告示牌往往被树丛或其他物品遮挡,应该放在更醒目的位置”。甚至有网友建议,“把这些不文明行为和个人征信挂钩。”
回访:尖山湖公园里电动车、摩托车明显变少
带着市民、网友的关切,近日,记者再次走进尖山湖公园和湘府文化公园进行实地探访。
尖山湖公园的变化令人欣喜。
“你来跟我换个班,注意拦着点电动车!”记者来到尖山湖公园时,恰逢安保人员换班时间,此时,即将下班的保安正通过对讲机细细叮嘱同事。
尖山湖公园里此前的告示牌。
7月30日,尖山湖公园里的告示牌清晰可见。
记者走访发现,曾被绿植遮挡的告示牌已清晰可见,其周边树枝均已进行了仔细的清理;曾经“门户大开”的南广场侧方和无障碍通道处,公园管理方已对路障设施进行重新设计,通过T形摆放的方式,既能阻碍电动车、摩托车通行,又为行人预留了通行空间;公园南门处车行道和步行区的交界处也加设了阻拦设施,进一步收窄了出入口;公园的广播里,公园管理方依据辖区公安机关对尖山湖治安防范建议书的要求,不断提醒市民、游客在未报备情况下,请勿骑电动车、摩托车入园……
7月30日,尖山湖公园里的车行道与步行区交界处设置了路障设施。
7月30日,尖山湖公园的南广场侧方已设置路障设施。
7月30日,尖山湖公园无障碍通道入口处已设置路障设施。
公园的新变化,被市民、游客看在眼里。一位前来跑步锻炼的市民说:“我看到南广场那边的路障设置改了,现在公园里的电动车、摩托车明显少了,更加安全有序了。”一位家长也告诉记者,现在公园不仅增加了不少路障设施,保安巡逻劝导电动车、摩托车的频率也很高。
面对电动车、摩托车进公园的管理难题,尖山湖公园管理方表示,将在进一步加强管理基础上,持续完善优化改进管理措施,从设施优化、人员强化等层面构建闭环,朝着“筑牢治理基础,建设和谐公园”的目标稳步迈进。
7月30日,湘府文化公园的路障设施。
但记者走进湘府文化公园却发现,电动车、摩托车依旧来往穿行,路障设施依旧无法有效阻拦车辆“闯”园。“没看到有什么很明显的变化。”一位正在公园内散步的游客说,“公园里还是有电动车、摩托车来来往往,有地方还停了不少电动车、摩托车。”
困局:闯禁考验着城市公园治理的精细度
其实不仅仅在湘府文化公园,在市内部分公园里,电动车、摩托车“闯”园现象并不少见。记者走访调查发现——设施挡不住违规车,人手罩不住全公园,权限压不住硬茬子,这些难题背后藏着公园管理的深层矛盾。
在湘府文化公园的一些入口处,虽然设置了路障,但路障间距过宽,无法有效阻止电动车、摩托车通行。这种设施设计上的“妥协”,表面上看似“有管理”,实际上却未能实现“真管理”。湘府文化公园管理处的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如果把出入口封住,电动车、摩托车虽然进不来,但有的行人又觉得妨碍了他们通行。”此外,路障设施的设置涉及行人通行、园区作业等多方因素的影响,难以做到“一劳永逸”。
湘府文化公园里,虽然入口设置的告示里明确写着“禁止电动车、摩托车入内”,但却并未明确处罚措施。对当值的保安来说,面对时不时就闯入的电动车、摩托车,他们很难一一管到位。
记者采访间,一位带着小男孩的年轻妈妈骑着电动车径直驶入,随后停在公园步道中间,此时,保安只能上去劝阻,但这位家长只是口头答应着挪车,直到孩子在公园内玩耍了一会儿后,两人才慢条斯理地上车离开。
公园是城市鲜活的公共空间,电动车、摩托车“闯”园的综合治理,一直都是公园管理的一个难题。如何让设施更适配规则、人力更匹配需求、权限更支撑责任可靠的配资门户,考验着城市公园治理的精细度。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,欢迎联系我们,让我们一起为公园管理更完善贡献智慧。
元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